话说,安慰剂能真正进入现代医学视野,得从美国的H. K. Beecher医生说起。
----------------
Beecher是一个二战战场麻醉师。在攻占意大利南部海滩战斗中,镇痛剂很快用完。当伤兵嚎叫着要镇痛剂时,万般无奈的护士告诉他现在给他注射的是强力镇痛剂,但实际注射的是盐水。
让Beecher震惊的是,注射盐水后,伤兵居然真的停止了哀嚎,疼痛止住了。
对这一情形印象深刻的Beecher战后回到美国哈佛,开始了一系列新的测试药物疗效的实验。
1955年,他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The Powerful Placebo”(强力的安慰剂),描述了数十个常规药物的效果其实来自安慰剂效应。他第一次指出吃药这个动作本身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只有强于安慰剂的药物作用才能认定为有效药物。
-----------------
此后,在过去70多年的临床研究中,安慰剂效应始终是测试新药疗效的基本手段。
目前德国有过半医生在治疗小病会将“安慰剂”作为处方给予患者,因为安慰剂也似乎能起作用。
吃片药感觉就好多了,是的,大脑就是这么好骗。
图片来源robertberezin.com
但即使在科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安慰剂效应例子之后,他们还是被一个巨大的疑问所困扰:这种效应是如何走出大脑并进入免疫系统呢?为什么安慰剂对有的人起效,对有的人却无效呢?
大脑控制一切?
哈佛医学院的药学教授Ted Kaptchuk曾在治疗哮喘病人时发现,安慰剂的效果与有活性成分的药物效果不分上下。在他看来,安慰剂激活大脑中的特定区域,会减少疼痛,或减少与疼痛有关的感觉。
2005年,《神经学》期刊研究发现,服用安慰剂并信以为真的病人,脑中会释放了更多的叫做“内啡肽”的天然镇痛剂。
2007年,另一个研究发现:有些人更容易受到安慰效应的影响,这是因为他们叫做“伏隔核”的大脑区域的多巴胺活跃水平不同,“伏隔核”这个区域影响到感受愉悦和奖赏的能力。
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阿莎亚·劳斯(Asya Rolls)认为,“伏隔核”很可能是安慰剂效应的来源。他和他的同事利用小鼠作为模型进行了探究,并将结果发表在了《自然·医学》上。
激活奖赏系统,免疫系统会变化吗?
Asya Rolls与同事培养了小鼠中提取的免疫细胞,并将其置于大肠杆菌中。研究发现,大脑奖赏中枢被激活产生的免疫细胞杀死的细菌远多于单独培养的细胞杀死的细菌数,前者是后者的2倍。
在另一项试验中,啮齿类动物接种了大脑奖赏中枢激活的免疫细胞,发现这些小鼠成功战胜感染的几率也显著提高。
从对照组(Control)小鼠和奖赏系统(腹侧被盖区)激活组(VTA-activated)小鼠中提取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在杀菌能力测定中的表现示意图。奖赏系统激活组的小鼠的免疫细胞杀死了更多大肠杆菌。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研究人员认为,在大脑奖赏中枢被激活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更牛的大肠杆菌杀手,尤其是在腹侧被盖区(tegmental area )——这是个严重受制于情绪调节物质多巴胺的脑区。
虽然从小鼠到人类还有一大步要走,但这个想法对于人类而言意味着:当我们有期待时,比如从抑郁或者疼痛中恢复,大脑的奖励回路就会被激活,然后进一步激活神经元,被激活的神经元再从大脑传递到器官,包括免疫系统。
尽管目前还不能确切地说他们的研究解释了安慰剂效应的魔力,但这些结果确实阐述了安慰剂效应背后的一个可能。而当研究对象从小鼠转换到人,当奖赏系统从用DREADD变为用自然方式激活时,劳斯和同事观察到的效应还会不会存在?相信后续的研究会给出答案。
至于现在,你或者可以选择相信一种可能:好心情可以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进而左右身体健康。在遭受疾病折磨的时候设法让自己开心一点,也许是个不错的决定。
参考资料:
1.南方周末。神奇的安慰剂效应
2.生物探索:Nat Med:安慰剂效应,“信则有,不信则无”?
3.Ben-Shaanan, Tamar L., et al. "Activation of the reward system boosts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Nature Medicine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