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咬伤不容小觑,致命病毒随时来袭
近日,杭州市疾控中心通报了今年杭州市首例狂犬病例,女病人发病四天后不治身亡,导致她染上狂犬病的,是一种叫鼬獾的野生动物。
来自市疾控中心的统计,被鼬獾咬伤已成狂犬病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被狗咬伤。提醒市民在野外看到这种动物时,一定要远离,千万不要去试图抓它招惹它。
杭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黄仁杰医生说,这个不幸的农妇是临安人,今年56岁。去年11月的一天,农妇在田里干活,山上窜下来一只鼬獾,农妇躲避不及,左脚背上被猛咬一口,立即鲜血直流。被鼬獾咬破的伤口,她只用水冲了冲,没有消毒,也没有打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这件事情就被她慢慢淡忘了。
今年6月2日,农妇因为尿频尿急去当地医院看门诊,很快又出现多汗、流口水、怕风、恐水、抽搐等与狂犬病相关的症状。被紧急送到浙医二院治疗,这时被确诊为狂犬病。发病四天后,农妇去世。
短短四天里面,她出现了狂犬病惯有的三个发病阶段:
第一阶段:前驱期,持续1-3天。在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感觉,医学上叫“蚁走感”,具有特征性意义。皮肤下面蚂蚁爬行的感觉,医学上叫“蚁走感”。
第二阶段:兴奋期,持续1-3天突出表现为恐惧不安,怕风、恐水,呼吸困难、多汗、流涎,烦躁甚至狂躁等。恐水为狂犬病特有症状,表现为虽非常口渴而不敢饮水,甚至看到水、闻水声、或仅提及饮水时也可以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
第三阶段:麻痹期,出现昏迷,瘫痪,呼吸衰竭。一般持续6至18小时,大部分不超过24小时。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一般来说是以下几个:
被动物咬伤、抓伤。
粘膜及破损的皮肤被舔或沾染动物的唾液。以前农村里狗舔孩子的肛门黏膜,也是可能感染狂犬病的。
移植了狂犬病人的器官,也会传染上这个病。
在浙江,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人因为被带狂犬病毒的鼬獾咬后去世的。宝石山上也发现过鼬獾
如何预防野生动物传染的狂犬病,是一个世界性难点,因此被动物咬伤后一定要打狂犬疫苗。